冠竞体育迪拜召开的第28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 28)落幕。如果说,关于COP 28你需要了解点什么的话,那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淘汰石油”之争。
今天(12月13日),COP 28公布了最后的国际气候协议(它应该会被后世称为《迪拜气候协议》吧)。其中,协议呼吁各国“以公正、有序、公平的方式,推进能源系统向脱离所有化石能源的方向转型,在这个关键的十年加速行动,以便在2050年左右实现科学的净零排放”。
根据联合国的总结,本届COP 28的谈判主要集中在三个关键问题上:第一,逐步淘汰或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第二,建设适应气候影响的能力;第三,为处于气候危机前线、但对气候灾难几乎不负有责任的脆弱国家提供财政支持。
其中的第一条是争论最激烈、引发国际关注最多的。COP 28为了在淘汰化石燃料上达成协议,而被拖入了“加时赛”。有媒体评论说,这让COP 28在“历史性成功”与“一事无成”之间徘徊。
现在看来,可以说COP 28取得了一定的历史性成绩。这是人类首次针对化石能源约定一个净零目标冠竞体育。它可能预示着化石能源时代的尽头。
这摆脱化石能源的目标意味着什么?COP 28为了这个共识,经历了怎样的斗争?
图:约定限制化石能源的条款原文,28(d)为国际关注焦点。 图片来源:UNCC
虽然COP 28开幕不久,就有119个国家加入了一个可再生能源加速承诺,“到2030年将全球可再生能源增加两倍,能源效率增加一倍”。但国际社会决意达成一项对化石能源就事论事的条款。我们刚刚经历的2023年,又是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COP对于约束化石能源的紧迫感,已经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
一直以来,国际社会的主流期待是“逐步淘汰化石燃料”。其中“逐步淘汰”的英文phase-out,已经成了这个议题本身的代名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直接呼吁各国“立即就逐步淘汰化石燃料达成协议”。
对此,最大的反对方是产油国集团。他们尤其不能接受phase-out对于化石能源的完全否定。在COP 28会议期间出现了一个不愉快的插曲,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秘书长Haitham Al Ghais给成员和盟友一共23个国家发了一封信,敦促他们COP 28上对化石燃料的讨论。
国际舆论一片哗然,据说这是OPEC首次公然介入气候大会的议程。不过OPEC+的一些核心成员,比如沙特、伊拉克、科威特、俄罗斯等,确实是像信中那么表态的。
图:COP 28参会人员留在酒店的OPEC礼品袋,表明OPEC可能对与会代表展开了游说。 图片来源:Twitter @JeniMiller
相比之下,支持phase-out的力量则声势浩大。支持的国家不少于80个,其中包括欧盟、美国和巴西等南美国家。此外大多数在COP 28上活跃的岛屿国家、原住民团体、社会组织、青年团体,都是phase-out的坚定支持者。
在这一争论当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发展中国家没有对phase-out直接表态。9日,气候变化事务特使曾向媒体表示,“我们都希望共同努力,找到既能指明进一步努力的正确方向、最大限度体现包容性,又能为各方所接受的语言”。
最终经过了多方妥协,协议没有说“淘汰”化石能源,不再硬性要求成员国在2050年时完全告别煤、油、气,而是呼吁“向脱离所有化石能源的方向转型”(transition away from all fossil fuels),并在2050年达到能源系统的净零。
首先,锋芒是对准了石油的。在2年前的格拉斯哥COP 26上,各国同样在经历了艰难的谈判之后,约定“逐步减少煤电”。关于煤的国际共识面还是比较大的。
刨去煤之后,剩下的主要矛盾就集中到石油上。据统计,2022年石油占到世界能源消费总量的29.6%,为第一大化石能源。
石油是一些国家的经济支柱。石油经济占到OPEC+各个成员国GDP的16%-50%不等。如果太快、太彻底地淘汰石油,会给这些国家带来经济危机。
但如果不能快速减少石油的碳排放,人类又可能无法有效控制气候变化,尤其一些岛屿、沿海的地区将严重受害。“我们的平均海拔只有2米,”大洋洲岛国图瓦卢的代表向媒体指出,“海平面升高一点,我们就完了。”
因此,争论的一方希望尽可能不触及石油的核心利益,另一方则希望尽快淘汰石油。后者的立场获得了多数的国际支持。不过气候协议并非善恶黑白之争,需要保证一个对所有国家尽可能公正的协议,促使所有人展开气候行动。
西方国家倾向于声援岛屿国家,也有一点历史原因在里面。近代,欧洲和美国曾经把大量岛屿纳为自己的殖民地。他们不是与岛屿国家拥有政治和文化联系冠竞体育,就是直接拥有岛屿领土。所以他们在岛屿方面也拥有自身的政治利益需要维护。
而中东产油国这边,也表达了自己所理解的转型正义。一方面,他们并非不知道石油的问题,只是认为要硬性“淘汰”石油是不实际的,可以用一些碳捕集的技术手段来实现化石能源的零碳(下一小节会细说中石油的类似计划)。另一方面,石油经济可能是一些国家实现清洁转型的必要途径。
中东与非洲在地理和宗教信仰上相近,在11月的首届沙特-非洲峰会上,沙特承诺提供500亿美元之巨的援助,帮助非洲国家发展新能源。沙特的代表曾在COP 28会上拿这件事来反击西方,讽刺发达国家提供的几亿美元气候变化资金只是小钱。
中东的资金确实是管用的。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逐步淘汰化石能源”像是一句空谈。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发展起来化石能源,又谈何“淘汰”化石能源。真问题在于:如果不用化石能源,用什么?毕竟,目前人类还尚未淌出一条完全不依赖化石能源的工业化发展路径。
会上,古巴代表Paulo Pedroso站在发展中国家的立场上指出,单说“淘汰化石能源” 如同空中楼阁。发达国家必须提供技术和资金援助,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不依赖化石能源的发展。相关的内容在COP 28最终协议的条款中也有所体现。
新能源背后的国际政治,是无法忽视的。新能源也会像过去化石能源那样塑造地缘政治格局。正如德国国际政治和安全事务研究所(SWP)在《氢能的地缘政治》一文指出,拥有氢能生产、运输技术的国家,会在新的产业链上分到更多价值,在新的地缘政治中上位。
总之,国际政治考量,可能是“淘汰化石能源”会场房间里的那头大象。化石能源带造成气候灾难,这当然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对于淘汰化石能源的新世界格局,很多国家心里没底。
对于围绕摆脱化石能源的种种顾虑,协议上的三个词“公正、有序、公平”(just, orderly and equitable)很抽象地总结了各方的愿望。
协议是一个妥协的结果,仍有国家和组织希望对化石能源的限制能再严厉一些。不论如何,协议还是确定了:2050年左右要实现全球能源系统的碳中和,并且在2030年之前加速行动。
换句话说,不论国家的碳中和目标是哪一年,迪拜的气候协议把能源系统的碳中和时间,定在了2050年。
国内的大型化石能源企业,对此有所准备,但不能说准备充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都是瞄准了2050年碳中和来准备的。但除了“三桶油”之外,更多的煤企、天然气企业,对于早至2050年的碳中和还尚未准备好。
以中石油为例冠竞体育,公司的2050年目标是两个:力争实现“近零”排放,力争实现新能源新业务产能达到半壁江山。——2050年时新能源占半壁江山,也就意味着另外一半还是化石能源。去年,中石油曾做出估算,认为2050年化石能源仍将占据中国能源结构的近50%。这与“淘汰化石燃料”还是有天差地别的。
中石油的近零愿景有一定的普遍代表性,希望在不完全“淘汰石油”的情况下实现零碳。中石油的计划,有赖于一个“碳循环经济”的规划(见下图)。“碳循环经济”综合使用油气能和清洁能源,并且用一套基于碳捕集技术(CCUS)的系统,实现碳的闭环管理。
这套系统在技术和成本上的可行性,目前还有待验证。其实COP 28上支持“淘汰石油”的各方,正是出于对CCUS技术进展速度的不乐观,从而希望直接对化石燃料本身开刀,而不把宝押在CCUS上。
眼下,COP 28的结论可能会倒逼油企调整自己的减碳策略。虽然最终的协议没有提“淘汰石油”,但是这种主流期待或许会让油企有所顾虑,至少不对化石能源在2050年的命运还那么乐观。并且压力也会通过政策和金融资本传递到油企那里去。
此外,中石油们做没做到是一回事,市场等不等它们是另一回事。根据迪拜的气候协议,快速增长的新能源将在生产端挤压化石能源,而消费端的电动化,也会缩减化石能源需求。
当然,新能源领域也有自身的能源政治和发展障碍,COP 28也在新能源的全球发展步调、金融支持、国际合作等方面有所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