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彩体育江森自控亚太区总裁朗智文(Anu Rathninde)在2023中国制冷展上。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亚太地区有市场机遇、有创新速度,还有政府在大力推动脱碳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的策略是将所有这些连接起来。”江森自控亚太区总裁朗智文在近日接受界面新闻专访时说。他指的是企业需要连接技术创新和市场机遇、政策红利。
本月7日开幕的2023年中国制冷展(国际制冷、空调、供暖、通风及食品冷冻加工展览会)上,“低碳”、“可持续”成为众多制冷企业的展示亮点。全球高达40%的碳排放来自建筑环境,其中包括25%的运营过程中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供电、照明、供暖、通风和制冷。
“空调、制冷等设备的运营成本主要来自能耗,因此‘节能’本身就意味着‘降本’。”制冷展上一家给大型机场、酒店做空调系统的市场人士告诉界面新闻。
江森自控在其展台上摆出了四款创新产品,包括三台热泵,一台螺杆压缩机——根据IEA(国际能源组织)数据,单价更高的热泵在2021年全球建筑供暖结构中仅占比10%,但随着碳减排和光伏储能推广,中金预测,到2030年热泵技术在建筑物制冷和采暖设备中有望实现高渗透率。
1885年发明了全球首款室内电动恒温器的江森自控,2005年并购全球暖通空调及制冷设备制造商约克国际(York International),2016年与做消防和安防解决方案的泰科(Tyco)合并,企业定位也从制冷和暖通设备供应商,变成建筑效能综合服务商。2020年,其发布了OpenBlue数字化平台,则是通过物联网连接和大楼运营能耗、建筑安全相关的各种设备,以此实现建筑的智慧化管理。
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以及城市的快速发展更新,中国成为江森自控最重视的市场之一。江森自控亚太区总裁朗智文(Anu Rathninde)在采访中称,目前江森自控中国的暖通空调、冷冻产品已实现100%本土化生产,有96%以上的本土工程研发能力,部分热泵模块机已经向欧美市场输出。
江森自控亚太区总裁朗智文看到其企业业务在中国市场的机会。《广州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就要求到2030年,广州大型公共建筑制冷能效比2020年提升20%。上海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则提出到2030年,全市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执行超低能耗建筑标准。除了新建建筑的绿色低碳化,存量建筑的升级改造也是中国城市的发展趋势。《上海市公共机构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上海市需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3000万平方米,推动超低能耗建筑示范项目不少于800万平方米。
朗智文近期邀请了几位行业专家,做了一期建筑领域的“圆桌派”—“Teatime Talks”,谈到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机会,以及ESG趋势正推动企业重视自身建筑能耗的管理,并对建筑能耗信息进行披露。他近日接受界面新闻采访,谈到江森自控是怎么筹划在中国市场“连接这一切机遇”的。
界面新闻:我看到江森自控在推动“重新开放建筑”的工作。今年以来各行各业都在快速复工复产,可否谈谈你们在其中做的事?
Anu Rathninde:疫情后,大家都在推动建筑的重新开放,使建筑恢复运营并回到常态。人们也认识到健康建筑的重要性,并从健康的角度对居住、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提出了要求。同时,健康建筑也有助于生产力的提高。
一方面,我们将设备和数字化平台连接,监测建筑、机器的运营,以及用户行为,以此来提供健康的建筑。另一方面,我们与产业生态圈中的研究院合作,作为国际WELL健康建筑研究院(IWBI)的企业服务提供商,共同合作开发WELL性能评价准则。
目前为止,我们已经在全球超过4,000栋建筑内部署了OpenBlue企业级管理平台。我们的解决方案覆盖十大行业,包括新能源、绿色工业、制药、食品与饮料行业、半导体行业等应用场景。
界面新闻:去年11月,江森自控发布了基于阿里云的OpenBlue数字化平台,为什么说这项数字服务与中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相一致?
Anu Rathninde:正如我之前所说,我们有供暖、新风、空调设备,冷冻以及安防、消防等全系列解决方案。同时我们有数字化平台,江森自控于2020年推出了OpenBlue数字化平台,它能连接所有设备,并监控使用过程中的数据以及设备模式,最终实现智能控制。2021年我们推出了OpenBlue零碳建筑解决方案,2022年11月,我们正式发布基于阿里云的OpenBlue企业级管理平台(OBEM)。
中国非常重视可持续发展和脱碳。如果没有建筑的脱碳,就没有全球的脱碳。因此,我们将这些产品和数字化解决方案引入中国。
界面新闻: 在中国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的数字化改造过程中,您认为哪一个会是江森自控未来的主要市场?
Anu Rathninde:我们认为中国在新建筑建设和既有建筑改造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增长机会。我们会在新建建筑的设计阶段就开始参与。
中国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高密度的人口分布在各个建筑空间里。但是既有建筑并没有最有效的解决方案,一些建筑可能是十年前、二十年前建造的,这些建筑的设备耗能大,而且缺乏数字化解决方案。
因此要实现双碳目标,有两个选择:要么拆除旧建筑,杏彩体育重新建造;要么不拆除旧建筑,只需升级他们的设备,更新改造既有建筑。
例如我们支持广州太古汇在室内公共设施改造项目中获得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颁发的碳中和认证,帮助广州太古汇实现了27吨普惠碳中和减排量(PHNER)注销。我们也帮助微软北京园区进行节能改造与建筑运营优化,园区在日常运营中实现27.9%的节能率以及关键设备98%以上的在线率。
我们为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的大型集中冷热能源站系统,在单个供暖季(4个月)内,热泵系统可以减少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在能源站周围种植10万棵额外的树木。
界面新闻: 江森自控如何融入上海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推动这座城市的ESG生态?
Anu Rathninde:我认为ESG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中国的脱碳、可持续和繁荣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巨大的机遇。因为我们从事建筑技术和建筑空间,全球近40%的碳排放量来自建筑,而这个比例在中国占到了50%。因此,我们与中国政府的双碳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密切相关。
江森自控的高管团队已经连续四年参加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IBLAC)。去年,我们的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乔治·奥利弗(George Oliver)和我参加了IBLAC。George强调了通过数字化解决方案实现企业ESG目标的重要性,这可以让企业清晰、准确地了解能源消耗模式,并确定如何减少能源消耗,这直接关系到减少碳排放。
我认为在许多方面上,上海正在快速地向其他城市学习,实际上现在上海在许多方面都是领先的。我们也可以看到上海市的绿化进展,中国的空气质量和水质在不断改善。我相信如果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并继续推进这个进程,将会有好的结果。
界面新闻:江森自控董事长乔治·奥利弗(George Oliver)提到对上海市的一个建议,希望公司披露更多关于他们的建筑和能源效率的信息。你有观察到什么样的ESG信息披露趋势?
Anu Rathninde:一些政府对企业披露ESG信息是有要求和规定的。例如,《欧盟分类法》,规定公司必须披露其活动的环境可持续性,而《可持续金融披露条例》规定金融市场参与者必须披露与ESG相关的信息。中国监管机构近年来也更加重视ESG问题。2020年,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了指导方针,要求上市公司在其年度报告中披露ESG相关信息。不过不同企业披露的程度不同,披露的意愿也不同。
但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披露ESG信息。一些公司可能只披露必要信息,而一些则自愿披露更多信息。我认为企业管理者正在接受这一点,他们意识到这也是价值体系的一部分。
坦率地说,当你招募年轻一代员工时,他们会参考这些信息。他们会为那些真正拥有良好价值体系的领导工作。我相信ESG在全球范围内都在取得重大进展。
界面新闻: 目前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中,披露自身建筑能效、安全性的案例多吗?企业在减碳过程中,什么样的企业更重视自身建筑运营的碳减排?
Anu Rathninde:以我的观察,环保企业、涉及绿色产业的企业、重污染企业和关注社会责任的企业,最关注自身的ESG表现。我认为可以这样解释,如果一家企业不是环境污染者,那企业自然想要信息透明;但如果一家企业确实是环境污染者,企业还是想要展示所做的改进,以改善企业的公共形象。还有许多在这两者情况之间的企业。
我认为,ESG信息披露不再是少数公司的选择。每家公司都会进行报告,只是时间的问题。这对企业自身带来的好处,除了提高环保形象和社会责任感,更重要的是,降低碳排放可以节省能源和成本,提高效率和经济效益,还可以为企业带来长远的可持续发展。不同的公司处于不同的阶段,但我认为事情正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界面新闻: 另外,我看了 Teatime Talks”的视频,其中你与浙大国际联合商学院院长贲圣林、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的杜日生、Gensler晋思建筑设计事务所的秦振晖三位专家进行了交谈。我记得你提到,在绿色金融方面,我们需要给企业一些支持,以提高其建筑的可持续性和效率。
Anu Rathninde:是的,如果问楼宇业主为什么不采用新技术来改进建筑运营效率,你可能会得到两个答案。第一,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做;第二,我们没有资金来做。
如果业主面临没有资金的问题,我们有商业案例证明,在一些项目中我们可以节省40-50%的能源。当然,项目有回报期,也需要一笔最初的投资。江森自控有合同能源管理(EPC)服务可以帮助建筑业主解决融资问题,银行也会提供融资。我认为政府也在鼓励这一点。所有这些力量汇聚在一起,创造了这种绿色发展的势头。
界面新闻:确实,我们需要通力合作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当你接手江森自控亚太业务并拓展中国和亚太市场时,你的策略是什么?
Anu Rathninde:现在亚太地区的总人口占世界人口的60%,杏彩体育全球大约60%的研发投资也都在亚太地区,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占世界经济增长的60%以上而且随着年轻人口的增长,消费水平也提高了近50%。因此,亚洲市场有巨大的机遇。
另外,亚太地区有市场机遇、有创新速度,还有政府在大力推动脱碳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我的策略是将所有这些连接起来。在江森自控,我们在建筑领域拥有将近140年的经验,在中国已经有近30年的经验。因此,我们正在利用在市场中的专业知识和行业经验来连接这一切机遇。
声明:证券时报力求信息真实、准确,文章提及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实质性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下载“证券时报”官方APP,或关注官方微信公众号,即可随时了解股市动态,杏彩体育洞察政策信息,把握财富机会。
盘前有料丨一季度GDP同比增长4.5%;两国商定:用人民币支付…重要消息还有这些